一文读懂:什么是碳汇?怎么开发?
日期:2023-05-29 16:12:24 点击:34056
2022年,郫都区按照成都市发布的造林管护、天府绿道等碳减排项目方法学,依托域内数十个林盘和湿地开发完成生态类碳减排项目,共实现碳减排6470吨。不久前,这6470吨的减排量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以27.8万元的价格售出,成为成都市“碳惠天府”机制发布后完成的首例生态类碳汇交易。
碳汇与碳源
在双碳的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人把碳汇跟林业碳汇、减排量、碳配额等说法混同一起,其实这几个都是相关而不相同的概念。按照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定义,碳汇(carbon sink)是指利用土壤、海洋、植物等自然资源或人造库,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、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(包括CO、NOx、SO2、VOC等)的任何过程、活动或机制。与碳汇相对的概念叫碳源(Carbon Source),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源。
碳汇有森林碳汇、草地碳汇、耕地碳汇、土壤碳汇、海洋碳汇等多种类型。符合条件的碳汇可以按照国际或国内标准开发成相应的碳资产,最终通过碳市场交易实现价值变现。
碳汇怎么开发
项目审定:是在项目业主(项目参与方)完成了项目设计文件(PDD)后,由审定机构(DOE)按规定的原则、程序和要求审查评估项目设计文件及辅助文件,确定拟议项目活动是否合格的程序。
项目核证:是在项目参与方按照相应规则自主完成监测报告后,由核证机构按规定的原则、程序和要求审查、评估、决定项目实施以来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。
减排量备案(签发):是指项目参与方完成项目核证后,经第三方核证机构核证的监测期内减排量,由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过程。只有成功签发的碳汇减排量才是官方承认、有市场价值的碳资产。
减排量交易:持签发的减排量可在全国碳市场和九个试点地区的碳市场进行交易(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湖北、重庆、四川、福建)。复旦碳价指数显示,2023年2月全国碳市场履约使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(CCER)的买入价格预期为57.20元/吨,卖出价格预期为59.20元/吨,中间价为58.20元/吨。